钢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钢轨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2011年度河北临漳邺城遗址赵彭城北朝佛寺发掘-【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05 17:05:26 阅读: 来源:钢轨厂家

邺城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约20公里处,由南北毗连的邺北城和邺南城组成,是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个王朝的国都,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的邺城考古队,1983年开始持续在邺城遗址进行考古勘探、调查和发掘工作。

赵彭城北朝佛寺遗址位于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赵彭城村西南约200余米处、邺南城正南城门朱明门南约1000米处。2002年至今,邺城考古队陆续勘探和发掘了佛寺塔基、围壕、西南院围廊和围壕东部通道等处。通过考古工作逐渐了解了赵彭城北朝佛寺的规模和布局:寺院坐北朝南、平面近方形,由宽5~6米、深3米左右的壕沟围合而成。围壕南北长约452米、东西宽约434米。塔基位于佛寺中央偏南,平面近方形,地上台基宽约30米。佛寺东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处大型院落,院落平面均呈正方形,四面由长约110米的建筑围合而成,院落北部中央有一座大型夯土基址。

为了解赵彭城北朝佛寺东南院平面布局,特别是对于东南院中央大型建筑的结构和建筑技术等有待探讨,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邺城考古队对赵彭城北朝佛寺东南院的大型殿堂式建筑基址、回廊式建筑基址、连廊式建筑基址及寺院围壕南部通道等遗迹进行勘探发掘,本年度共布设探方18个和探沟1条,发掘面积总计约2000平方米。

大型殿堂式建筑基址位于佛寺东南院中部偏北,坐北朝南,平面呈横长方形,东西面宽36.6米、南北进深23.4米。建筑基址被破坏较严重,中西部被一条西南—东北方向、宽约2.5米的晚期水沟和一条宽约10米的晚期路截成两段,现存建筑基址由地面以上的台基和地面以下的基础两部分组成。台基部分由整片夯土构筑而成,保存较差,台基中部和南部残存约10厘米高夯土,西部和北部为晚期路、沟破坏基本无存。由于该建筑基址被破坏较严重,残存台基上未发现础石遗留,但在台基中部及东、西、北边缘零星发现多处或方或圆类似柱洞遗迹,大致分7列,每列6个,总计36个。疑似柱洞遗迹平面一般呈圆形,台基东边7个略呈长方形或不规则喇叭形,柱洞直径50~80厘米,相邻柱洞间距约2.5米,多处柱洞内发现白灰墙皮,未发现木柱朽毁痕迹。基础部分由四周回字形夯土和中部六道南北向平行分布的条形夯土构成,每条条形夯土一般宽约3.1~3.5米。

大型殿堂式建筑基址东西两侧的南端发现有连廊式建筑与东南院落的东、西围廊相连接。东廊道只发掘了与大殿相连的局部,南北宽7.5米,地面以下的基础部分由两道宽2.3~2.45米的条形夯构成,夯土间间隔约2.7米。西廊道全部揭露,东西长28米,南北宽8米,两道条形夯分别宽2.2米和2.6米,夯土间间隔约3.2米。西连廊局部残存台基部分,可辨仍为一完整的夯土台面。西廊道南北两侧发现对称分布11个柱洞,孔径约50~60厘米,相邻柱洞间距4.5~5米,南北跨度约6米。

东南院西围廊保存较好,东西跨度约12.5米,由台基和地下基础两部分组成。基础部分由四道条形夯构成,地面上合为一个整体的夯土台面。东南院落南回廊南北跨度12.94米,基础部分也是由四道条形夯构成,夯土质量较好,夯层厚9~17厘米,条形夯厚84厘米。

佛寺南部通道位于寺院南部围壕正中,北距离佛寺塔基约130米。该通道破坏严重,为连通式路桥形式,复原宽度约7.3米,其周围未发现建筑痕迹。通道中部为一条浅沟连接东、西两侧壕沟,其东段保存较完整,宽1.2米,深约0.6米,距离东围壕沟底约0.8米,西段沟边破坏较严重,略呈敞口形,沟底呈斜坡状直达西围壕沟底。东西两侧壕沟保存较好,上口破坏呈不规则半圆形,下口为规则长方形。东侧壕沟上口残宽6.5米,底宽3.2米,残深1.4米,沟内有多次淤积的痕迹,沟底发现一处瓦片堆积,绝大多数为厚重的板瓦,排列较规则。西侧壕沟形制上口残宽5.1米,底宽2.5米,残深1.55米,沟底也有较规则的瓦片堆积。

本年度发掘出土遗物以青砖、板瓦、筒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为主,有少量陶、瓷器碎片。其中出土板瓦、筒瓦均较厚重,制作精细规整,带戳记的筒瓦数量较多,瓦当均为制作精美的莲花瓦当,为进一步深入整理和研究提供了较丰富的实物资料。

积累以往考古发掘成果,可知赵彭城北朝佛寺是以塔为中心,呈现多院落式的建筑格局。2011年度揭露的东南院大型建筑,规模宏大,建筑技术独特,地面以下为八道条形夯土基槽,其上为连成一片的夯土台基,根据条形夯土的分布可大致推测出该大型建筑的柱网和开间结构,初步推测此大型建筑为东南院北部中央的佛殿遗存,为我们研究北朝佛寺中大型佛殿建筑的形制、建筑技术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在东南院大殿两侧发现了与院落周边围廊连接的廊房式建筑基础,此类格局为以往的北朝佛寺遗址中所未见,而在唐代青龙寺、西明寺等寺院建筑的大殿两侧所常见。赵彭城佛寺的这一格局现象,反映出东魏北齐佛寺在六世纪前后佛教寺院发展演进过程中重要的承前启后作用。

赵彭城北朝佛寺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佛寺遗址之一,2011年度的考古发掘丰富了我们对该寺院认识,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寺院从早期的以塔为中心的平面格局向以佛殿为中心格局之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问仙奇录

白蛇诛仙下载

武林萌主最新版本

太古神王下载